
“打场羽毛球也会猝死?你可能忽略了心脏的‘求救信号”。上周,一名马来西亚华裔男子在羽毛球赛时突发猝死,抢救之后宣告不治😱。每年因运动导致的心源性猝死发生率为百万分之1.2至1.5,其中97%为男性,而运动性猝死的主要原因是心源性(心因性)问题,占比超过80%。当运动时,胸痛、呼吸困难、晕厥都可能是突发性的心源性猝死的前兆。本文将会带您了解心因性猝死与普通猝死的区别、猝死的原因、如何自救与预防方法。
Table of Contents
➯ 心源性猝死是什么?与非心源猝死的区别
猝死可分为两大类:心源性猝死(Sudden Cardiac Death,SCD)和非心源性猝死(普通猝死)。心源性猝死是由于心脏疾病(如冠心病、心肌炎等)导致呼吸和血液循环瞬间停止,引发突发性死亡。通常,患者在症状出现后1小时内发病,并在数秒内失去意识并死亡。相比之下,非心源性猝死由其他系统疾病(如脑出血、肺栓塞、哮喘等)引起,发病时间相对较长,世界卫生组织(WHO)将其定义为症状出现后6小时内发生的死亡。
➯ 为什么运动员容易猝死?
1. 遗传心脏疾病
- 肥厚型心肌病(HCM):心肌异常增厚,让心脏泵血困难,影响血液循环,并导致心律失常和猝死。
- 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(ARVC):右心室心肌被脂肪和纤维组织替代,运动会增加心律失常的风险,从而导致猝死。
- 长QT(心电图波段)综合征:QT间期延长会导致心脏电活动不稳定,而运动、情绪激动和某些药物(如某些抗生素、抗抑郁药、抗精神病药和抗心律失常药)可能会导致QT间期延长,从而诱发心律失常和猝死。
- 冠状动脉异常:先天性的冠状动脉结构异常可能在运动时限制心脏的血液供应,导致心肌缺氧和猝死。
2. 冠状动脉疾病(CAD)
3. 心肌炎
4. 电解质失衡和脱水
电解质是溶解在体液中的矿物质,它们的作用于维持心脏、肌肉和神经的正常功能。剧烈运动时,大量出汗会导致电解质失衡和严重脱水,影响心脏的电活动,增加心律失常和心脏骤停的风险。因此,在运动时,应注意补充水分和电解质,以保障心脏健康。
5. 使用兴奋剂或非法药物
使用兴奋剂或非法药物(如可卡因、安非他命、摇头丸等),会强烈刺激中枢神经和心血管系统,显著增加心脏负担,并可能导致心律失常甚至猝死。
➯ 猝死的6大信号 / 前兆
1. 左胸痛或胸闷
2. 呼吸急促
3. 心悸
4. 头晕或晕厥
5. 恶心、呕吐或出冷汗
6. 极度疲劳
在并未经历高强度的剧烈运动,也没有长期熬夜等明显诱因的情况下,却连续几天,甚至几个星期、几个月,都深陷一种无法缓解的疲劳感之中,仿佛身体被一层无形的阴霾笼罩,无论怎么休息,都难以恢复往日的活力。这种极度疲劳并非普通的劳累,而是一种深入骨髓的疲倦。
这种情况很可能是心肌缺血,冠状动脉狭窄或堵塞,致心肌供血不足,影响心脏功能,使人疲惫。心力衰竭也常见,心脏泵血功能下降,器官缺养分氧气,新陈代谢减缓,引发疲劳。此外,像低钾血症这类代谢性疾病不能忽视,血钾过低影响肌肉收缩,导致持续疲劳。
➯ 突发猝死如何自救?黄金4分钟急救法
如果出现上述疑似猝死的前兆,应立即采取以下措施:
- 停止活动:无论正在进行何种运动或工作,马上停下,原地坐下或躺下。比如在跑步时突感不适,应立即止步,找个安全地方坐下,防止因晕厥摔倒造成二次伤害。
- 放松身体:尽可能保持冷静放松的状态,避免过度紧张焦虑,因为情绪过度波动会进一步增加心脏负担。可尝试缓慢深呼吸,深吸气使腹部隆起,再缓缓呼气,帮助平复情绪。
- 保持呼吸道通畅:松开衣领,保持空气流通,避免窒息。
- 呼叫帮助:迅速拨打当地急救电话,清晰准确告知调度员自身位置、症状等关键信息。若身边有人,可让他人帮忙呼叫。
- 服用药物:若身边有医生开具的急救药物,如硝酸甘油,可按医嘱服用,它能扩张冠状动脉,改善心肌供血。但需注意,若服用后症状未缓解,不可盲目重复用药,应等待专业医疗人员的救助。
➯ 预防运动猝死的6个关键
为了预防运动猝死,建议采取以下措施:
1. 运动前全面评估身体状况
若在运动前出现不明原因的胸痛、心悸、呼吸困难、头晕等症状,应避免进行剧烈运动。
2. 制定个性化的运动计划
根据个人身体状况、运动目标和运动经验,制定循序渐进的运动计划。初始阶段应选择低至中等强度的运动,如散步、慢跑、游泳等维持20 – 30 分钟,待身体适应后,再逐渐增加运动强度和时间。
3. 充分热身和放松
每次运动前进行充分的热身活动,如 5 – 10 分钟的拉伸、快走、转动关节等和轻度有氧运动,以提高心肺和肌肉的代谢能力,减少运动损伤的风险。运动结束后,进行 10 – 15 分钟的静态拉伸,如拉伸腿部、手臂、背部肌肉等,帮助放松肌肉,减少运动后肌肉酸痛,降低运动损伤风险。
4. 避免在身体不适时运动
当感到疲劳、睡眠不足、感冒或发烧时,应避免进行剧烈运动,以防止对心脏造成过度负担。
5. 监测运动中的身体反应
在运动过程中,如果出现胸痛、胸闷、心悸、头晕、呼吸困难等不适症状,应立即停止运动,原地休息并尽快寻求医疗救助。要是佩戴了能监测心跳的智能手表,可依据心率来判断是否该停下休息,保障自身安全。具体来说:通常在静息状态时,成年人的正常心率范围为每分钟 60 – 100 次。一旦进入运动状态,心率会随着运动强度的加大而升高。像慢走这种低强度运动,心率大概会处于每分钟 100 – 120 次;若是进行跑步之类的中等强度运动,心率则有可能达到每分钟 120 – 150 次。
6. 保持良好生活习惯
- 规律作息:保证充足且规律的睡眠( 7 – 9 小时),有助于心脏和身体各器官的恢复与修复,维持正常的心脏节律和身体代谢功能。
- 健康饮食:多摄入富含维生素、矿物质和膳食纤维的食物,如新鲜蔬菜、水果、全谷物等;控制高脂肪、高糖、高盐食物的摄取。例如,减少油炸食品、甜品和腌制食品的食用。适量摄入优质蛋白质,像瘦肉、鱼类、豆类等,有助于维持心脏正常功能。
- 戒烟限酒:吸烟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而过量饮酒会影响心脏功能,引发心律失常。戒烟能显著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,而男性每天酒精摄入量应不超过两个标准饮酒单位(一个标准饮酒单位相当于 14 克纯酒精),女性应更少。
📌 总结:
心因性猝死对运动人士或普通人而言是极为凶险的健康威胁。它能让心脏瞬间停止,在症状出现1小时内发病,数秒内患者便可能失去意识并死亡。运动员由于高强度运动增加心脏生理负荷,且易忽视潜在心脏问题,所以猝死风险更高。为了防止运动猝死,运动前必须要全面评估身体状况,制定个性化运动计划,充分做好热身与放松,运动中密切监测身体反应,同时保持规律作息、健康饮食以及戒烟限酒等良好生活习惯。希望爱运动的朋友们重视这些知识,在享受运动乐趣的同时,守护好自己的生命健康。
FAQ
1. 睡眠不足会猝死吗?
睡不够6小时,会使心肌梗死风险增加20%;而超过9小时,会使风险增加34%
2. 心跳多少会猝死?
心率突然低于60次/分钟,尤其是低于50次/分钟,可能是严重的缓慢型心律失常。
3. 心跳多少正常?
正常人静坐的时候,每分钟60-100 次。